罗仕鉴教授在《人民日报》发文:
讲中国的故事,做世界的产品

2021-07-27

 

当前,中国已成为公认的制造大国。嫦娥奔月、北斗导航、蛟龙深潜、航母入列、高铁成网……一系列大国重器,标志着中国重大工程装备系统集成和创新设计能力已居国际前列。奥运会、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冬奥会等重大活动,设计也身在其中。迈入智能时代,工业设计正借助互联网云平台,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数据链,催生出网络协同设计、个性化设计、群智设计、服务设计等一系列新的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拉近了制造产业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距离,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提升“中国品牌”的世界影响力。

工业设计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大生产而诞生的。2015年,世界设计组织发布了工业设计的最新定义:工业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以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

工业设计有多重要?有数据指出,在设计上每投入1美元平均会有47美元的利润回报,一般的公司在设计上每投入1美元会得到2500美元的销售额增长,投入产出比可谓惊人。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工业设计在我国取得了长足进步。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多次在我国召开,各界一直非常重视工业设计对于提升产业高质量升级发展的作用。

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分布了大量的制造业,许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工业设计,建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通过工业设计为技术赋能,建设著名品牌,创新美好生活。产业因工业设计而更具活力,世界因工业设计而更加美好。聚焦产业升级,从供给侧发力,加快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推动新形式新业态的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工业设计肩负了重要责任。

强根展须而繁新,拓源纳流而创奇。经历了工业生产时代和网络知识时代,到如今的智能时代,工业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设计师有义务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与五千年中华文明有机融合,讲中国的故事,做世界的产品;有义务秉持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绿色清洁等设计理念,创造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义务建立中国设计理论与风格范式,整合“人本+艺术+文化+技术+商业”,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设计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者: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 罗仕鉴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7日 第 13 版)

 
 
 


罗仕鉴,1974年5月生,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宁波校区)国际合作设计分院院长,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8)。“楚天学者计划”湖北大学讲座教授(2019)。荷兰爱因霍温科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湖南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负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组织和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重大和重点子课题各1项,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SSCI和SCI双检索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编委,《机械设计》、《包装工程》杂志编委。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作8本。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湖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际著名设计竞赛大奖如红点、IF、IDEA等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