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仕鉴教授在《中国教育报》发文:
设计为美好生活插上创新的翅膀

2022-06-14

无命题4

设计,是一种引导创新、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及促进商业成功的创造性活动,是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问题的策略性解决过程。美育是面向审美、情操、心灵的教育,是雕琢外形、内心、精神与灵魂的内化性过程,而设计是实现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2019年我国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四新”建设,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开展协同交叉融合研究,推动工、文、农、医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形成了由弱至强、由单一至体系、由领域至全局的新发展格局。以创新为灵魂的设计学科,在这场改革中既应积极参与、深度思考、敢于实践、推动自我升级,亦应在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中,积极协作、多点对接、推动教育革新,助力美育育人。

融合科技,服务大国重器
国与国的竞争首先是实体经济间的竞争,如果说数字智能是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引擎,装备制造业则是发展的根基。面对激烈的全球博弈,设计不断突破边界、创造奇迹,发挥着夯实基础、强化动力的双牵引作用,展示出伟大的民族智慧与担当精神。高铁成网实现了朝发夕至、一日千里的飞驰梦想,上天揽月、北斗导航、蛟龙深潜、航母入列等谱写了星辰大海的新篇章……重大工程装备系统集成和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不仅引导中国制造迈向高端路径,更强硬了民族的脊梁。

聚焦创意,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软实力,以数字创意、数字艺术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带着国潮风扑面而来。古老的文化与年轻的创意碰撞在一起,千年的底蕴被层层铺展,无声地传递着历史瑰宝的光华与匠人的守护精神,讲述着中华民族传承创新的新时代故事。无论是非遗的活态传承,还是红色文化的弘扬相继,无数触抵内心、唤起文化自豪的作品无声地告诉我们,守正与创新是文化薪火千年不息的秘诀,二者不断渗透与融合,共生共长,成就了中华文明与中国品牌。

赋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设计以“躬身入局,挺膺负责”的姿态,迅速在乡村振兴和城镇社区发展中掀起产品、体验、服务、文化的转型创新热潮。构建全局理念、培养新型农民、创新农机产品、打响农业品牌、构建田园社区……设计为“三农”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论是挖掘文旅新内涵,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还是推动传统手工业向工业化发展,共建共享农村自然资源,促进乡村资源向美好生活转化,设计赋能美好生活的巨大能量造就了安吉美丽乡村、滦州红色小屋、首南街道社区这样的当代乡村、社区新名片,推动着中国美丽乡村和城镇社区的建设与实现共同富裕。

整合资源,引导产业重塑
设计为产业而生、为产业而变。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在设计助力下顺势成长,华为、小米、大疆、迈瑞、美的、海康威视……设计已经渗透到所有行业核心领域,大到飞机、高速列车、精密机床、工程机械,小到可穿戴设备、生活用品、办公文具等,以设计为牵引,以人本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破解中国制造在创意设计阶段“受制于人”的短板,引导产业从全球价值链与分工体系的低端向中高端高质量发展迈进。

优化体验,促进消费升级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用户与消费产品建立新的关系,一些新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产生,如购物社交化、数字化体验、数字原生社区等。消费结构从衣食住行扩展到健康、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个性化设计、定制化体验、精神需求型消费正在成为趋势。设计通过大数据洞察消费趋势,赋予产品、系统和服务新的体验方式,传达有品质有态度的价值观,强化用户成就感和促进消费升级。

改革开放赋予了中国设计新的发展契机,从服务国之重器到传承民族文化,从培育乡村活力到深化产业升级,中国设计的精神内核与先进性话语体系正在逐步确立。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为工业设计提供了新的平台;新零售、直播电商改变了设计服务的商业生态与终端环境;数字化快速成型、3D打印提供了设计新的实现手段;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人口老龄化对设计提出了新的任务。设计将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应对时代赋予的挑战,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

设计强国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之根,“五育并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时代、新变革、新机遇,设计教育应积极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兼具科技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的领军型、应用型人才;设计教育应为思想铸魂,强化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坚持首善标准,在创新实践中让美育扎根时代土壤,让美融入生活、落地生根。设计者应当道技共谋、协同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路搭桥,以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多元发展态势,助力各领域百花齐发,成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赢态势。

作者:罗仕鉴 吕中意 钟方旭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14日 第 09 版)

(作者单位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研究”[21AZD056]成果)

 

 

 

罗仕鉴,1974年5月生,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宁波校区)国际合作设计分院院长,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8)。“楚天学者计划”湖北大学讲座教授(2019)。荷兰爱因霍温科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湖南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负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组织和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重大和重点子课题各1项,浙江省社科重大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SSCI和SCI双检索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编委,《机械设计》、《包装工程》杂志编委。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作8本。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湖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际著名设计竞赛大奖如红点、IF、IDEA等20余项。